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留言薄冻结,不再添加新留言!
目前留言总数有: 1163个, 10>个为一页,总共有 117页,当前页 21 [<][1][<<]-[15][16][17][18][19][20][21]-[>>][117] [>]
留言者:
留言内容:
huzheng


留言于: 2008-1-6 12:49:51   
http://home.wangjianshuo.com/cn/20060513_ecieae.htm

对贡献有激情,对回报有信心
作者:Jian Shuo Wang 发表于: 2006-05-13 18:05

一般的生意人,都在反复评估,自己的贡献和回报的关系。如果贡献大于回报,就说是吃亏了。贡献小于回报,就说占了便宜。

而我看到的伟大的公司,或者成功的生意人,发现他们有一种惊人的相似之处,总结出来,就是:

对贡献有激情,对回报有信心。

贡献和回报

打个比方,一个作家,可以关注自己写的稿子的质量(就是自己的贡献),也可以关注自己的稿酬。

只对自己稿酬感兴趣的,却不关心如何提高自己写的文章的质量,他会是一个越来越失败的作家。相反的,如果把所有激情投入提高自己的文章质量,而不关心稿酬的话,他才可能成为伟大的作家。

有“理想”的公司,都是贡献真诚的感兴趣的公司。微软的任何产品,都在看怎样提高生产率;Google的两个创始人关心的是如何更好地组织世界的信息;皮埃尔关心让世界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互联网上实现交易,而爱迪生关心的是给人类光明。。。

回报和坚持

如果一件事情是为了回报,这件事情很难持久。这和一个人的毅力无关。

当一个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的时候,常常会为了显而易见的回报来坚持做一些事情。但很少有事情可以让你立刻看到回报,于是会选择放弃。放弃,多半不是因为无法坚持而放弃,而是因为感觉到自己做这件事失去了意义,所以放弃。

写blog就是这样。如果只是很希望别人来看,来评论,就会一天访问十次自己的blog,看一看有没有人回复。不久就会精疲力尽,而且会发现,自己的努力并不会直接换来多少人回复(像我每天一篇写了第四个年头了,也不会有多少回复的)。这时,就会怀疑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于是就不写了。不用埋怨自己的毅力,这件事本来和毅力毫无关系。

而凡是能坚持的blogger,要么是把blog写给自己的,意识到每天的记录是帮助自己来整理思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要么是为了兴趣,写BLOG仅仅是为了帮助别人,只关心分享,而不关心评论或者浏览量的。无论什么样的动机,只要能看到自己的努力是为了贡献,而不是回报,就会坚持。

只有对贡献有激情,不在乎回报的时候,你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就像伟大的公司因为有一个贡献的理念,才可以持久的保持激情,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以后,接着日复一日地寻找更大的贡献。

需要说明回报,绝不仅仅是钱,它可以是各种你追求的东西,甚至仅仅是一个指标。比如,锻炼身体,身体健康就是回报。如果不享受锻炼的过程,而是苦巴巴的咬着牙,说只要我坚持,就一定会身体好。。。八成,这种坚持不会超过一个月。这就是为了回报而坚持的例子。减肥不成功,不用怀疑自己的毅力。当你对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本身没有兴趣而只是为了这种方式带来的回报来勒紧裤腰带不吃东西,又怎能让你长期地坚持?

网站的贡献和回报

网站如何提供给用户更多的价值,这就是贡献;如何提高访问量,这是回报。

我个人的体会是,回报这个东西,就像一个电闸。当你把手摸上去的话,就像摸到了高压电一样,瞬间就会感觉的迷茫,压力,并看到投机取巧的办法看起来很有吸引力,就会像一个商人一样买卖流量。但如果把手抽回来,不去碰那一个电闸,感觉立刻好了很多,开始思考比如如何帮助用户,如何给予更多,贡献更多。世界于是又回到了鸟语花香,海阔天空的状态。

彻底想明白自己努力到底是为了贡献,还是为了回报,是是否可以持久地,优秀地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

对贡献有激情的时候,还要对回报有信心

和对贡献的激情同等重要的是,对回报的信心,而不是置之不理。历史上成功的企业和个人,不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取得了与之相应的巨额的报酬,以及电影明星般的盛名。并不是每一个对贡献有激情的人都做得到这一点。

比如历史上有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或许是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却鲜为人知。他就是Nikola Tesla。他发现或者开发了一系列伟大创新的基础技术,从无线电信号传输,到交流电,从特斯拉变压器到X光,荧光灯直到现代电网。他和爱迪生一起工作,却相比之下,却回报寥寥。不但老年穷困潦倒,也很少有人听说过他。1943年,这位为人类迎来电力时代的天才去世的时候,身边只有几只他捡来的病鸽子。

这是一个对贡献有激情却没有回报的例子。John Battelle在最近一本新书《The Search》里面就提到,Google的创始人Page就是一个深受这个故事感染的年轻人。Page说“Nikola是个伟大的发明家,但他没有取得他应该取得的成就。我喜欢发明,但同时也希望改变世界。我希望能把我的发明带到人们的手里,这样他们就可以使用我的发明,因为只有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在发明了PageRank算法以后,到底是按照学术传统分享自己的成果,还是像商业公司一样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是两个创办者在1997年夏天最大的问题。

当然,结果证明了,他们可以在像Tesla一样贡献的同时,用一种方式,来保证自己的回报。这种把贡献转换为回报的方法给了他们信心,可以更专注的在贡献部分。

回报是贡献的影子

回报是贡献影子。我是说,如果安排得得当的话。

当一个人奔向太阳的时候,影子会跟着你。

当他追随影子的时候,他将远离太阳,远离光明,最终失去影子。
回复 删除
和人


留言于: 2008-1-6 12:46:23   
如果想成为天才.估计还是有很多人可以成为的.
只是很多人随波触流.渐渐失去了这种可能性.
所以社会就是优胜劣汰...

(或许.可惜平凡.但不能平庸吧!)
版主回复: (2008-1-7 10:36:6)
嗯,成为天才要承受太多的压力并且放弃太多的东西。
我现在就是有变得平凡的可能呢,如果放弃一些自己坚持的东西的话。不过还好,这个月我的第五本书(《我的世界之源代码》)就会出来,总算又出了一个小成果,到时在www.solidot.org上看新闻啊! :)
天才教就是要让天才避免发疯和平凡这两个“极端”,在中道上取得稳步的进展!
回复 删除
huzheng


留言于: 2008-1-5 21:49:7   
http://home.wangjianshuo.com/cn/20060907_aecaeec.htm

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
作者:王建硕 发表于: 2006-09-07 09:09

有趣的游戏

前几天晚饭间,老华组织在座的12个人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每人给出一个从0到100之间的数字。把所有人的数字求算术平均值。谁选的数字最接近这个算术平均值的2/3,谁就赢得整场游戏。

这是个很有趣的游戏,建议大家每个人都再仔细读一下题,想一想,试一下?

选一个数,写一个理由,然后再往后看。

分析一下过程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游戏里的每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是真的随机的选择的话,大家平均值应该在50左右。50的2/3应该是33.3,对吗?很多人都写了33.3。(当然还有很多人没有想到这一步)

不过多想一步,如果你写了33.3,难道其他的人不会想得和你一样,也写33.3吗?如果这样,你应该写22.2。如果继续想下去,大家的平均值应该越来越小,就是这样。。。

50
33.33333333
22.22222222
14.81481481
9.87654321
6.58436214
4.38957476
2.926383173
1.950922116
….
最后,把问题想得非常地复杂的人的答案是0。

这是我们那天的结果

30
98.16
32
50
12
33.3
22
8
8.2
18
28.68
37

所有的平均数:31.445,它的三分之二是20.96333333。选22的人获胜。

世界不是由天才创造的

老华的很多次游戏表明,无论是什么样的群体,最终的获胜的数字,都在22左右徘徊。群体决策的结果和天才的想法总是有些格格不入。这个游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由天才决定的。在众人决策的过程中,赢得游戏的人,都是比别人多想一步的人,而不是多想两步或更多步的人。

游戏中的人

这个游戏里面,选择不同的数,或许就代表了不同的人。

先说选超过66.67 的人。在开始游戏的时候,我悄悄对Wendy说,“肯定不会有人选超过66.67的数字的,要是谁要是写了,一定是没动脑子的”。就算是所有人都写 100,获胜的数字也才66.67。结果出来,第二个报出的数字就是98.16。我窃笑。他解释写这个数字的原因是因为没听清楚题。慢着,先别就这样放过这个现象。在现实社会里面,没听清楚规则的人不是比比皆是吗?比方说,做产品的人认为质优价廉用户就会买,而实际上,花高价买差产品的人大有人在,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用户都和和业内人士有一样的判别力,一样的了解规则,对吗?

再说选0的。或许这个结果很多人想都想不到,但老华组织的游戏里面,几乎每次都有选零的,而且越理性的群体,选零的比例越高。比如微软研究院30个人里面高达3个人选零。选零的人,沉浸于自己对世界了解的快感中,却知之者甚少。很可惜,在每次游戏里面,比一般人多想一步的人就不多,想两步的人更少,经过重重递归迭代到达0的最终境界的人少之又少,我们只好轻叹一声,说,你是天才,但是你赢得不了游戏。或许原本他们在写0的时候,本来也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可能赢得游戏,而他们就是用这种近似自杀的方式向世界宣称,“我放弃获奖,因为我是天才。我可以接受没有奖励,但我不能接受大家不认为我聪明”。我们假想一下,如果天才的理论有机会向每一个参与者传播,让他们理解,跟随天才的选择,说不定他还有一线获胜的机会,不过让每个人了解,从古到今就不曾在天才在世的时候实现过。天才不是疯了,就是穷困潦倒。

然后我们来说选33.3的。他们是正常的,平凡的人。就像数以百万计的洗发水的使用者或者报纸的阅读者一样,再正常和普通不过。在明白无误的规则面前,按照规则办事,用思考指导行动,却不多想更多。33.3的人是社会的大多数,在他们前面,有引领世界的0和推动世界的22;在他的后面,有大量的选择随机数的更平凡的人。是33们,奠定了这个社会的基调。

再说赢得游戏的22。他们也遵循规则,但是比规则前进了一步,不多不少,刚刚好一步。他们提出的方案让大多数人(33)感觉的有道理,却不像天才(0)提出的解决方案那么晦涩难懂。我们假设,如果布鲁诺要是发现一个新的号称是绕地球旋转的星星或许能为他赢得终生的荣誉和财富,但如果走得像推翻地心说,宣扬日心说那般的接近真理,得来的就是8年的监禁和熊熊的烈火了。

社会上除了这些种类,还有很多,在游戏里也在出现。比如说选50的。他在公布答案之前就解释说,“我知道这个数字肯定会非常小,趋近于0,而我就是想说一个大一点的数字,把平均值拉大,看看是会不会左右游戏的结果”。这叫做“搅局的”或者说“损人不利己”的。现实社会里面有吗?大有人在呀。

天才的悲哀就在于,他搞懂了规则,却没有搞懂人。他自己想明白了,就想当然的以为别人也会想明白。他不但错误地忽略了只想到33的人的存在,更忽略了没有思考的,或者存心不按规则玩的人的存在。毕竟,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只有天才的世界。

最后说一说8.2,就是我了。我对8.2的分析是,这个人有一点点天才的倾向,却又不能像选0的天才一样潇洒地放弃冠军的奖励;他希望赢得游戏,却又过高地估计了大众思考的步伐;8.2被天才斥责有太多功利心,却被22嘲笑过于“自作聪明”,算是一个摇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人。自嘲一下罢了。

天才的选择

对于这个社会,必然有看得比别人稍微透彻些的,离真理更近些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天才吧。这些已经窥探到天机的天才,在现实世界里面,选零还是选22,这是个问题。

选零,就注定了要放弃大多数人的认可。这认可可能是名声,可能是钱。选零的人,适合当教授,适合当评论者,不合适自己来做商业。

如果你本来想选0,却又为了迎合大众选了22,就注定了你要伪装的傻一些,要被业内人士批判,会被选0或者8的人认为不紧跟潮流。大家看一看现在大凡成功的公司,从美国的软件业网络业巨头们,到中国的门户和成功网站,哪个躲得过选0的人的指指点点?或者说,选22的人是易中天,会用通俗(甚至有些错误)的方式讲史,而选0的人就是严肃的历史学家。通俗文学,流行音乐和热门网站,在大众和同行两个世界里面有完全不同的声名,大多是因为这样。

没有选0的人,这个世界何以进步?选零的天才们艰难地拖着这个世界前行。我对他们表示敬佩。只可惜,他们获得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的敬佩。对于选22的人,帮助了无数选33的人改善了生活,他们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没有22,世界怎么可能从33过渡到更小的数字去呢?我对他们也表示尊敬。

世界毕竟不是由天才创造的。

更新 2006年9月9日

注一:为了让大家看到这个游戏的全貌,我把更多的结果,包括前100个人,200个人,和1000个人的结果公布出来。大家可以看一看。很有趣,结果都在21到22之间。
注二:每个人对这个游戏都有自己的分析,无论每个人得出的结论如何,觉得有所收获就好。我们谁都不能断定别人看到同样的游戏,甚至同样的分析,可以领会同样的东西(我们不会再当一次0,或者33或者98了)
注三:这个游戏来自老华的启发。老华在很早以前就曾经也写过这个题目,《世界不是由天才创造的》,并且更进一步用《木桶定理》来解释社会的发展,很有道理,推荐大家去读。

=====
除了“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还可以看到“只需领先一步就能赢”这样一个寓意。
Posted by: 8thinkcom

一直遇到别人提这个问题,都是选0,作为圣人(注意:不是天才,而是圣人),发表一下圣人的言论:
圣人要诚实和智慧兼备(德才兼备,谓之圣人),所以只要是答,必答真值。

对于世界,圣人的作用是讲出真值。世界的方向由圣人指引。圣人必上天堂。

次之的是天才,才胜于德,不求真值,但求利益,他们间接驱动俗人改变世界。但是请注意:世界的方向由天才控制。对于世界的健康发展,他们有苦劳没有功劳;对于自己,得好处不得内心深层的快乐;所以上不了天堂。

最末的是俗人,对世界不起作用,终将被自动化的机器代替;而且可憎的是,他们的蠢,间接助长了天才的得势而削弱了圣人的得势,一般来说,增加了世间邪恶的比例,甚至有可能让世界走向无法控制的方向。他们统统应该下地狱!

一个人可以不是圣人,但要避免成为俗人或天才。
圣人+受圣人控制的天才+俗人 = 天堂
看起来有点象某国的架构,不是吗?
Posted by: minjingshu

这个题挺有趣,但用来说明“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不妥。这个求平均数的过程是一个没有权值的过程,对应到社会贡献上,就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等价。事实上天才的贡献一般会比普通人大很多,所以计算平均数时不引入权值对“世界不是天才创造的”没有说服力。
Posted by: johnny
回复 删除
daoruaimi


留言于: 2008-1-3 12:27:39   
没想到千里之外会有这么一个人说他说得那么贴切。不过有一句话说错了,startdict不是为他喜欢的女孩编的。
版主回复: (2008-1-5 22:3:26)
OK, nod :_)
回复 删除
huzheng


留言于: 2008-1-2 16:46:1   
http://lixuzhang.blogspot.com/2006/05/startdict2.html
李旭章
广州, 广东, China


谈谈胡正(Startdict2作者)

本来想查一下为什么Debian中没有Stardict的词典(网站上说很多是GPL的),从而了解到作者胡正的一些东西:-)

胡正,startdict和reciteword(轻轻松松背单词)的作者。
主页:http://forlinux.yeah.net/
http://reciteword.cosoft.org.cn/yaoguang/

我以前就上过的,但并没有留意,今天再上去就发现我以前就上过的了。
以前就大致看了他的<终极真理>和<天才哲学>,忘记当时是什么感觉,反正没好感觉;也就没细看。

现在,知道他是startdict的作者,而且这个词典确实不错,怎么也得给点面子看下去。呵呵。
看了,感觉就是“疯子”:-)因为感情问题和哲学思考走上邪道了。

他的<天才哲学>和<终极真理>,很多用英文写,我只看了中文;他提到尼采,我看过一点,但翻译质量太次,很难看下去,所以没看完,无法拿他跟尼采来说事;但他自己的这两篇文章,我只能说都是臆想而已。
里面还有他追女孩的一些情书。我看到一个纯朴可爱又极端自负和自作多情的“疯子”。因为人总有犯傻的时候,胡正是这样,我也曾经这样,我想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还好,我现在完全不受这类东西影响了。

情感、毒品都是容易让人精神错乱的东西,也许正是精神错乱,让人偶尔能窥见世界真面目,做出超常的事,这就是我们说的天才。正所谓“也许天才本疯痴”。

胡 正,我相信他绝对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从上面的材料猜,他是被女孩拒绝后,可能由于过度的自负而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此他的“自我防卫”机制就开始找各种 “原因”,但却从不来没有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不知道现在过了这么多年,他是否仍然这样。祝他好运。真没想到,startdict原是他为他喜欢的女孩编的软件。

To 胡正:
startdict 确实是好软件,但还说不上是天才之作。我并没有任何恶意,我是觉得这个软件好,所以我为了感激,希望你变成我认为的“正常”而作一点提醒而已。我是绝不会加你的“天才教”的。尼采也不同意别人跟在他屁股后面或对他仰视,是不?哪个自认天才的人愿意跟随另一个人手下,并对他仰视?最多只会是敬重而已。我觉得你和尼采都是走上邪路了,自负而激进;“佛教”倒是真让我感到是充满智慧。

算了,不随便评论了,我还没资格去乱评别人。

发表者 涣 位置在: 5/31/2006 02:52:00 下午
回复 删除
刚刚



来自:邯郸
留言于: 2008-1-2 11:35:37   
想跟你学佛法,不知道怎么入门,请指教.linux和佛教有关系吗?计算机编程,上学四年,养成了自己探索,自己学习,自己快乐的习惯.虽然水平不高,还行.
版主回复: (2008-1-5 22:2:5)
呵呵,学佛法主要是先要发心,然后自然就会开始探索了。不过我也是刚入门啊。一个专业进入很深的层次后,都会领悟到一些思想,而探索思想,就必然会慢慢涉及到佛法领域。当然,也跟每个人的爱好和际遇有关。
哈,我大学也是这样,不过慢慢地你会发现,独乐乐确实不如众乐乐!最好把自己的快乐或者喜悦都能传播给别人啊!
回复 删除
刚刚


留言于: 2007-12-25 18:28:16   
刚听了你的讲座,同我同龄人,佩服.我正准备学习linux,有时候为什么遇到那么多生生死死,人却无能为力.
版主回复: (2007-12-28 11:4:3)
呵呵,大家都努力学习! :)
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按照佛家的说法,都是因为业力吧。
回复 删除 邮箱


留言于: 2007-12-25 13:19:52   
强烈要求在stardict中加入清除查询历史的功能.
拜托你了!
版主回复: (2007-12-28 11:2:29)
嗯,我已经加上了,在最新的svn版里,会在下个测试版里出现。在输入框里点右键的菜单里有。
谢谢你提出这样的好建议! :)
回复 删除
badants



来自:湖南
留言于: 2007-12-25 11:5:20      
胡哥,最近在修炼佛法了? 一心向佛 好
版主回复: (2007-12-28 11:0:40)
嗯,因为感觉佛法比较像终极的真理,就好好探索钻研一下!希望以后能有大收获! :)
回复 删除 邮箱
耀坤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留言于: 2007-12-20 18:7:26      
胡正,你好 ! 呵呵
第一次访问你的网站的时候是找相关GTK编程资料,google上搜到的。之后就看到你那“my life is for linux” 的豪言壮语 再看看你的光辉历史,叫人佩服,我现在也想学linux,并想将其作为日后职业谋生的工具,因为我推测并隐约感觉到linux日后将会成为主流。这就是我来到你的网站的原因。在网站上看到你的说法,要想学好编程,最好的方法是去看别人优秀的代码,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我想研究stardict的源代码,得知你是stardict的创造人,所以在这里斗胆想你索要stardict的开发资料,比如程序文件结构图,因为虽然stardict有源代码,但面对这些代码我却无从看起,所以请你给我一些资料和一些指示。希望能得你真传。我会继续关注并支持你的。呵呵
版主回复: (2007-12-28 10:59:8)
呵呵,同感!以后软件会越来越开放! :)
stardict没有什么开发资料啊,源码就是一切了,其它的文件格式文档等也包含在源码包中了。
阅读源码开始肯定会有一些困难,但你想想,别人花四五年的时间才开发出来的源码,如果你研究四五周就弄懂了,那不是非常巨大的收获了吗?当然,如果你想看四五个小时就弄明白,肯定是会有困难的,毕竟是别人几年才积累出来的东西,所以好好研究一下,这些困难会很容易克服的。写书难,读书就没那么难了,同样的,写源码难,读源码就没那么难了,如果你觉得读源码也太难,就先准备一下,打好基础,再去努力钻研,一定可以都搞定的!
有理解上的具体问题你可以发邮件给我!
回复 删除 邮箱
所有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1][<<]-[15][16][17][18][19][20][21]-[>>][117] [>]
 

蓝色理想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 下载本留言板数据
友情链接: 随你译翻译公司